这个萌妹子专攻固态领域,自己也积累了一些干货。
今天,我们来驳斥一下关于固态硬盘的传闻:
1-【固态跑分可信吗?】
在固态测试中,as ssd跑分完全是个屁!其他测试的论文数据仅供参考,不能迷信数据,因为SSD在实际使用中的原理决定了SSD会有不同的特性。判断一款SSD,需要通过数据来判断固态设计,推测其实际性能。
细节我就不多说了。以后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。没有一千个字,我怎么能写完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用ssd来评价ssd,然后得出结论,这个ssd很牛逼的评价网站和评价群都是他妈的白痴!
2-【TLC的固态寿命很差吗?】
16nm 2D tlc 主要闪存厂商的原厂芯片几乎可以达到(官方标准的理论值,实际值会暴涨,作为数据隐藏节点的参考)。16nm mlc是(官方标准理论值,实际~5000)。
以暗鸦的m6s为例,我一年只有不到20个pe。大多数人不会用完他们的寿命。
普通人将有 2 倍的写入放大率。就算按3倍的坏写倍率计算,一般人写一波轰动也要十几年的时间。
我想与您分享最新的固态知识。现在的32层16nm 3D nand 3bit闪存,今年2017年新量产的颗粒,大多支持LDPC技术,而支持LDPC技术的颗粒,现在的3bit MLC,哦不,是的标称寿命16nm TLC已经有(其实是2K5~3000)。在实际测试中,2K~2K5的PE会导致颗粒泄漏率增加,导致写入性能显着下降。这是繁荣的信号。一个好的固件设计会在这个时候锁定磁盘以保证数据安全。
3-【固态硬盘会变慢吗?】
SSD 会因为内部 GC 原理和写入放大,以及数据分布和固件策略而变慢。会影响写入性能。我们不需要过多关注这些不可控因素,但我们要认识到,正是因为这些因素造成了基准测试,而单纯的纸面数据并不代表SSD的实际体验!
除了不可抗力下降速度之外,粒子写入速度的限制也是一个问题。
MLC颗粒的单个CE写入速度为40MB/S。以Lite T9 128G版本为例,有8颗16GB芯片,每颗1CE,一共8颗CE,所以速度为40X8=320MB/S。
实测Lite T9 128G的写入速度为270MB/S固态硬盘测试好坏,符合预期。所以128GB版本的MLC固态可以达到300MB/S的稳定写入速度~
但是TLC颗粒的单CE写入速度很低:5MB/S(也就是说你买120G的SSD,设计是单通道主控+单芯片单CE一个TLC颗粒,不管slc加速技术和颗粒内部在直写技术的情况下,你必须直接将3bit数据写入TLC颗粒,实际上只有4MB/S)
不信,现在tlc入门级固态能有500MB/S写入,全靠slc加速和多CE支持。
由于tlc单CE速度较低,现在tlc全面采用slc加速方案和多CE堆速度。不要看每个tlc的读写500,都是5秒。真男人,写4G来填他们的slc缓存,他妈的比他们都快哈哈哈哈!!!!!!
我告诉你inter 600p 128G是2个粒子,3X5=15MB/s(理论值)。
所以600p的掉速直接从360mb/s下降到10mb/s。(这是设计问题,m7vc和tr150不会用好技术,速度能达到170MB/S)
所以一般来说,我把MLC固态定位为旗舰级,tlc定位为入门级。不仅仅是因为寿命,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固态指标就是,也就是响应时间,tlc是0.2ms。mlc 为 0.05 毫秒。
日常使用并没有明显的延迟感,但mlc的旗舰定位本来就是为了高负载。
4-【固态怎么买?】
那么tlc可以买吗?
可以,还可以优先购买!粒子不是问题——容量就是正义!!!
如果你买一个,那肯定还不如加点钱买。请记住以下确凿的事实:
容量是性能和实际体验的综合粉碎!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
记住这位实干大哥和萌妹子的全网通用ID:Dark Crow
这位萌妹子会优先在知乎上写固态文章。机友们关注我的专栏,查一下这个萌妹子的SSD测试数据,和萌美对比一下(月刊):大雕萌美安装有限公司-知乎专栏
B站以心理视频为主,其次是“inter , EA, , and all of that have than me” 3D硬件动画瞬间就地爆发(每年更新)
下一条通知:Dark Crow SSD评测方案及其原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