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种接口最适合SSD?现在很多用户都会选择固态硬盘进行安装,但是固态硬盘的接口有哪些呢?怎么样?就固态硬盘的接口等标准而言,根据大小和大小的不同,接口的种类也可以说是非常繁多和复杂,这让装机用户在选购时遇到了很多麻烦。下面将介绍几种流行的SSD接口的规格和特点。
在固态硬盘领域固态硬盘去哪进货,目前能看到的不同接口主要有SATA、mSATA、M.2、SATA、PCI-E和U.2。
1、市面上最常见的是SATA、M.2等主流接口的SSD。
SATA 6Gbps 接口:
这是SATA 3.0的参数标准之一。它代表使用的 SATA 3.0 标准,比 SATA 2.0 更快。SATA 是硬盘接口的标准规范。事实上,SATA 6Gbps 接口是一个非标准的说法。正确说法是SATA III,接口速度是6Gbps。当然,大家都习惯这么说。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机械硬盘/SSD接口,大部分人购买硬盘都是用这个接口的。
SATA 6Gbps最大的优势就是非常成熟。虽然比新接口的带宽差很多,但主流SSD还是用的。由于固态硬盘的性能越来越强,这样的标准确实成为制约SSD的重要瓶颈。
mSATA接口:
该接口是SATA协会开发的新型mini-SATA(mSATA)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。新控制器允许将 SATA 技术集成到小型设备中。mSATA 还提供与 SATA 接口标准相同的速度和可靠性,为小尺寸 CE 产品(例如 / )的系统开发人员和制造商提供更高效、更具成本效益的存储解决方案。该接口主要用在注重小型化的笔记本上,如商务笔记本、超极本等。
其实msata接口也可以说是SSD小型化的必备工艺。当然,mSATA也有SATA的一些缺陷。比如还是SATA通道,速度还是6Gbps。
M.2接口:
它的原名是NGFF接口,是为超极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(),主要用于替代mSATA接口。无论是体积非常小,还是传输性能上,这个接口都比mSATA接口好很多。正是因为SATA的接口瓶颈越来越突出,很多主板厂商开始在产品线中预留M.2接口。
该接口既可以支持PCI-E通道,也可以支持SATA,前者更容易提速。一开始接口采用PCI-E 2.0 x2通道,理论带宽,可以说也突破了SATA接口的理论传输瓶颈。如今的M.2接口已经全面转向PCI-E 3.0 x4通道,已经达到理论带宽,远高于之前的水平,也大大提升了SSD的性能潜力。此外,接口SSD还支持NVMe标准。与目前的AHCI相比,通过新NVMe标准连接的SSD有非常明显的性能提升。
2、PCI-E、SATA等为非主流接口
PCI-E接口:
SATA接口SSD发展之初,就出现了PCI-E接口SSD,后者的优势可以说非常明显。至于其他的SSD,不管用什么接口,都是从SATA到原生PCI-E,而PCI-E接口的SSD直接一步到位,没有中间过程。不过PCI-E硬盘一开始主要用于企业市场,因为需要不同的主控,所以在性能提升的基础上,成本也高很多。至于消费市场,对这款产品的需求并不多,PCI-E硬盘在高端消费市场开始流行也是近两年的事情。
SATA接口:
SATA 6Gbps速度之后,SATA接口的速度就更难提升了。SAS接口虽然可以实现速度,但这只是针对企业市场,对原有接口做了很多改动,后者对成本不敏感。然而,面对消费市场,情况并非如此。必须考虑实际问题。SATA-IO终于想出了SATA接口的解决方案。
事实上,它的物理接口是由上市多年的SATA 6Gbps接口改造而来的。不过,从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来看,该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该产品唯一明智的做法是向后兼容 SATA 6Gbps 接口。
U.2接口:
U.2接口是什么?相信你没听说过!它的昵称是SFF-8639,是SSD Form Work Group推出的接口规范。U.2不仅可以支持SATA规格,还可以兼容SAS、SATA等多种规格。所以你可以把它看成是SATA接口的四通道版本,已经达到了理论带宽,和M.2接口没有区别。不过目前市场上正式发售的只有英特尔的750系列。
总结:
虽然市面上的SSD接口确实很杂乱,但归根结底还是以SATA、msata、M.2和PCI-E为主。在性价比和技术成熟度方面,SATA接口占据了大部分市场。家用电脑直接使用SATA接口就够了。对于一些高端玩家来说,可以使用M.2接口的固态硬盘,但需要主板支持。